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大要闻

提高代表建议质量的实践和思考

本文来源:永德县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 |作者:张受欢|时间:2020/4/1 10:42:41|点击数:

 人大代表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是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途径和具体体现。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全完善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大代表履职的责任感不断增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积极对地方国家机关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但在工作实践中,特别是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影响了建议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影响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自2017年来,永德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在不断提高代表建议质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代表建议的意义和作用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代表。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来源于人民群众,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观点和诉求,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期望和对人大代表的信任。

 因此,代表建议在人大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通过代表提出建议,以法律的、民主的渠道直接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给党和政府,把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提供给政策制定的决策者,有效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二是推进工作的参谋作用。人大代表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各行各业,他们的建议直接来自群众,来自基层,是社会各方面信息的客观反映,在促进科学决策、改进工作中发挥着出谋划策、群策群力的推动作用。

 三是具体工作的监督作用。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四是工作成效的反馈作用。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工作成效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从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趋向,就可以从一个角度作出检验和衡量。

 二、提高代表建议质量的工作实践

 自2017年永德县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县193名县人大代表围绕改革发展大局、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建设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历次会议期间提出了涉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涵盖交通、农业、水务、经济、城建、教育等部门和行业的建议共458件,积极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值得肯定的是,从代表提出建议的内容上看,其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这与人大常委会的具体做法是密不可分的。

 (一)加强代表学习培训。有计划地抓好人大代表培训工作,从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的全面学习到如何审议工作报告、如何提出议案和建议的专题学习,人大常委会累计组织开展代表学习培训4场600多人(次),有效使人大代表掌握政策、了解法律、熟悉工作,提高人大代表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和履职能力,有侧重性、针对性、实用性地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使人大代表掌握如何去了解民情民意,如何提炼和书写建议。

 (二)拓宽和畅通代表获取信息的渠道。修订完善人大代表参与视察、执法检查及列席会议等相关工作制度,支持和服务人大代表参与本辖区重大政务活动,拓宽人大代表知情知政渠道。

定期向人大代表通报工作情况,使人大代表能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及相关工作情况。修订完善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制度,加强沟通,为代表履职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工作平台作用,多形式组织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效果,使人大代表从最基层的地方更真实、真切地了解群众呼声,掌握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三)组织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或者针对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等选择专题,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采取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提出有深度、有份量的建议素材,及时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汇总梳理和分类分析,抓住主要问题,考虑全局,客观实际,从更加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提出高质量的建议。

 (四)深化督办工作。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建议中事关全县经济发展、群众利益和关注度较高的建议列为重点督办建议,以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各相关专(工)委负责督办的形式,采取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加大督办力度,推动重点督办建议的有效落实,以建议办理工作成效获得代表的满意和群众的认可。

 虽然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代表建议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但仍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和问题。一是在基层人大代表的结构组成中,村级干部和基层农村代表所占比例较高,总体上看,代表的履职能力不强、水平不高。从历年来收到的建议内容上看,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基层人大代表有想法、有诉求,能够比较准确地抓住群众关注较高的聚焦点,但不会表达、不会提炼的问题。

 二是提出的内容选题不够“精”和“准”。主要表现为对提出事项和建议要素、格式的把握不准,导致所提建议与政策导向、当地发展大局的紧密切合不够,针对性、操作性不强,也给建议的交办和办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准备不足,对提出的建议缺乏调查研究,存在表述的情况不够清晰,涉及的数据不够详实,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够具体等问题,导致所提建议缺乏说服力。

 三、提高代表建议质量的几点思考

 提高代表建议质量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的课题,需要人大代表、人大工作机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共同努力。

 (一)打好基础,提高代表履职能力。认真学习《宪法》《组织法》《代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这是人大代表应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也是提出建议的有力依据。

 人大代表只有深刻认识我国的根本制度,认识《宪法》的崇高地位和重要作用,才能保证其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也只有准确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熟悉人大工作的程序、方法,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依法履职的主动性,才能自觉发挥代表作用。

 一件质量较好的建议不仅需要提出问题,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所以,人大代表仅有提出建议的热情还不够,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要做到这些,一是人大代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二是加强履职培训和专题培训必不可少,提高代表素质和水平,打好履职基础。

 (二)重视调研,确保代表建议质量。一件好的建议离不开深入的调查研究。代表提出的建议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实施,是不是切实可行至关重要。只有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建议议题确定之后,要围绕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实际情况,在调研中,不仅要了解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更要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

 同时,结合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围绕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广泛听取意见,掌握真实情况,科学分析、判断和综合,提出更具有全局性、准确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三)丰富活动,拓宽代表履职面。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过程,是代表知情知政,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酝酿提出建议的过程。人大代表要积极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深入实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积极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意愿。

 人大常委会要在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的基础上,还要邀请代表列席会议、向代表通报工作情况等,丰富代表活动,加强与代表的联系沟通,积极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进一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

 各代表小组积极组织代表走访选民、为民办事、接待选民等活动,广纳民意,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建议提出,使建议更接“地气”。

 (四)加大督办,确保建议办理成效。针对代表提出建议的新特点、新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加大督办力度,务求办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重点督办。在建议督办工作中可以采取两头抓的做法,一方面是把建议承办数量较多的单位作为重点督办单位,加强与承办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办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另一方面是将内容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建议作为重点建议进行督办,督促承办单位认真解决落实。

 二是现场督办。针对呼吁强烈、操作性较强、短期内易于解决的建议,可以尝试采取现场督办的方式,督促办理工作,强化办理成效。

 三是跟踪督办。对于历年来代表反复提出的建议,却一直未获得解决的难点问题,可采取有关专(工)委进行跟踪督办,尽最大可能争取解决所涉及的问题,让代表满意、社会认可,从而进一步激发人大代表履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