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板乡人民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报告
本文来源:勐板乡 |作者:勐板乡|时间:2018/7/26 10:39:15|点击数:
——2018年7月6日在勐板乡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乡人民政府乡长 周永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勐板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勐板乡脱贫攻坚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建议。
201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主席团的法律监督、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监督下,乡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团结和依靠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协力同心、主动作为,做到了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全乡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年来,贫困人口逐年减少。2014年,全乡识别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村3个,纳入国办系统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875户3267人。截止2017年底,国办系统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1122户4146人,2015年至2017年累计脱贫585户2373人,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村1个(2016年两沟水村)。至2018年6月,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个,一般贫困村7个。共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537户1773人,全乡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2.7%降至6.75%。
三年来,扶贫对象更加精准。精准锁定贫困对象,做到应纳尽纳“无漏评”、应退尽退“零错评”、应扶尽扶“零错退”。2014年以来,先后开展8次“回头看”或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剔除识别不精准贫困户279户,新识别贫困户573户,返贫44户,累计脱贫585户2373人。
三年来,基础设施全面改善。10个行政村贫困户住房和贫困村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网络宽带、标准化卫生室、公共活动场所、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短板逐年补齐,贫困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三年来,群众收入逐年增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014年的24525万元增加至2017年的33635万元,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6505元增加至2017年的9231元,年均增长12.3%。
一、三年来的主要做法
(一)组织领导到位,责任压紧扛实。切实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 “双组长”责任制,组长由乡党委书记和乡长担任,副组长由乡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扶贫的副乡长担任,成员由其他班子成员及各站所、各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扶贫办,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制定出台了《党委委员包村负责制度》《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包组联户制度》《驻村工作队员管理制度(试行)》,进一步压实党委委员、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职责,形成了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二)精准帮扶到位,因户因人施策。落实精准扶贫,按照“帮扶措施分析—入户核实协商—公示核实协商结果—村级评议申报—乡级审核汇总”的程序要求,以行政村为单位,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户退出6项、贫困村退出10项标准进行分析,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完成了村级脱贫攻坚施工图(实施方案)、乡级路线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对贫困户产业、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扶贫措施、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做到贫困对象家底、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投入产出、帮扶责任、脱贫时序“六清”。全乡累计规划8类户项目和10类村级公共服务项目资金20699.5万元,覆盖贫困人口1122户4646人。抓实精准帮扶,整合县、乡、村驻村干部力量,按照班子成员包村、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的要求,8个县级挂包单位192名干部和乡级各单位72名干部结对帮扶11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脱贫不脱钩”。
(三)方法措施到位,整改成效明显。聚焦2017年省对对永德县党委政府2017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问题清单中15个问题,认真对照检查,深入反思和警醒,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存在的问题,扎实抓好整改落实。一是针对信息数据和户档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实行“帮扶责任人入户核查—根据入户核查结果修改系统信息和纸质档案信息—帮扶责任人签字—帮扶单位责任领导审核—村党支部书记审核—包村党委委员审核”“六步三审核”工作方法,对贫困户基本信息、致贫原因、生产生活条件、帮扶措施等进行修正。二是针对村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实行“驻村工作队员核查—修正完善—第一书记审核签字—村党支部书记审核签字—乡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包乡处级领导审核签字”流程,对村级档案进行修正。三是针对贫困人口识别、退出方面存在的问题,于6月9日至25日开展了建档立卡数据调整和补录工作,以自然村为单位召开贫情分析会议104场,提出贫困调查对象65户218人。经各村审核、公示,全乡拟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68人,拟返贫1户3人,拟整户清退1户2人,家庭成员补录80人、清退8人,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增加119人、自然减少89人,贫困人口净增23户171人。
(四)政策落实到位,帮扶成效凸显。严格落实脱贫攻坚政策和措施,确保扶贫政策落实不走样,帮扶工作有成效。一是抓实产业扶贫,拓宽增收渠道。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和“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抓好产业发展。巩固茶叶支柱产业地位,抓好以忙肺茶为引领的全乡茶叶品牌建设,带动全乡茶叶产业提质增效。提升林果产业,抓好现有9.7万亩核桃、3.47万亩澳洲坚果的管护和提质增效。培育生物及林下产业上,种植草果156亩。抓好短平快产业,巩固甘蔗现有存量,完成新植甘蔗326亩,完成烤烟种植3710亩,计划交售烟叶8000担。恢复扩大推广优质水稻种植,重点打造“赛米”品牌。抓好动物疫病防治,确保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抓实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基础。2016年—2017年,累计投资5210万元,完成乡村公路硬化58公里,10个行政村道路全面实现通畅化。完成德勐线26公里柏油路面修复,2018年开工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村村组公路136.5公里,完成忙肺茶叶园区至尖山丫口道路硬化工程4.6公里。水网建设上,完成121个村民小组饮水安全项目,2018年计划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8件。全乡10个行政村156个村民小组均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无电村”全部消除。所有行政村通网络宽带,重要场所4G网络全覆盖。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400余万元,建成村民活动场所37个。累计完成投资162万元,建成怕掌村、白岩村、两沟水村、梨树村、户丫村、水城村6个村标准化卫生室,2018年启动忙肺村、后山村、新边田村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建成公厕22座、垃圾收集池105个、垃圾焚烧厂1个,安装垃圾收集容器110个。将“七改三清”纳入村规民约,初步形成了群众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共建共享的氛围。完成了全乡6554户农村住房的到户现场调查及照片采集及认定工作,初步认定安全住房4936户,危房户1307户。2013年—2015年完成改造898户,2016年-2018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12户,累计兑付补助资金3299万元。2018年县委、政府下达农危改任务650户,已启动建设503户,开工率77.4%;竣工352户,竣工率69.98%;入住352户,入住率100%;未启动147户。三是全面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教育扶贫方面,严格落实国家各学龄段学生资助政策,严格执行控辍保学相关规定,确保适龄青少年就学有保障。社会保障方面,未脱贫的1773人中,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条件的1326人已全部参保。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低保金、残疾人补贴、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民生保障资金957.2万元。健康扶贫方面,严格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围绕建立“四重保障”、实现“九个确保”的健康扶贫目标,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贴,2018年度26508人参加医疗保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145人参保,参保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生态扶贫方面,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节能灶904台,选聘建档立卡户为生态护林员6人,补偿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公益林资金294户33241元,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天然商品林停伐814户136500元,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退耕还林918户397.08万元。
(五)宣传引领到位,攻坚氛围显现。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弘扬新时代主旋律,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在全乡开展“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讲好一次党课、征集一批优秀摄影作品、开展一次征文活动、组织一次演讲比赛、开展一期政策宣传活动、打造一批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示范点、组织一次健康体检”“七个一”活动,通过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为全乡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脱贫攻坚逐渐成为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逐渐深入人心。
各位代表,全乡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依法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各挂包单位鼎力支持、积极帮扶的结果,是全体帮扶责任人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更是广大人民群众不甘人后、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对支持勐板脱贫攻坚的各级领导,各挂包部门、全体干部职工和全乡各族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乡脱贫攻坚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问题仍然突出,脱贫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三是产业“杂、小、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大户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支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不稳定;四是内生动力不足,贫困群众争贫、安贫、守贫现象存在,一些帮扶项目贫困群众参与度低,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够;五是干部作风仍需加强,部分干部抓落实不够有力,群众工作方法少,急躁、畏难情绪不同程度存在。
二、2018贫困退出计划及指标完成情况
2018年,全乡计划退出贫困村9个:白岩村、怕掌村、勐板村、忙肺村、后山村、新边田村、户丫村、梨树村、水城村,计划实现449户1509人贫困人口脱贫,全乡贫困发生率降至1.66%。完成情况如下:
(一)对照贫困户退出6项指标
1、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当年国家扶贫标准,达到不愁吃、不愁穿方面:按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计算,在档537户1773人有449户1509人可达标。
2、有安全稳固住房,房屋遮风避雨,房屋结构体系整体基本安全方面:全乡未脱贫的537户,有安全住房2户,已完成住房改造并入住334户、在建104户、未启动97户,预计年底可全部达标。
3、适龄青少年就学得到保障,原则上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初中毕业后不因贫困影响继续接受高中或职业院校教育,高中毕业后不因贫困影响继续接受大学或职业院校教育方面:全乡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人口551人,已全部入学(其中:小学355人,初中196人)。有高中教育48人,中职(高职)教育37人,专科及以上教育27人。没有因贫困影响初中毕业后继续接受高中或职业院校教育,高中毕业后继续接受大学或职业院校教育。
4、基本医疗有保障,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符合条件的参加大病统筹方面:全乡未脱贫的537户1773人已100%参加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患慢性病179人和患有9类15种大病42人全部得到救治。
5、社会养老有保障,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方面:全乡未脱贫的537户1773人中,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条件的1326人,已全部参保。
6、享受扶贫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得到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带动、教育帮扶、资产收益、就业培训、有序转移就业、金融扶持和生态扶持等一个以上资金项目帮扶方面:全乡未脱贫的537户贫困户均得到一个以上资金项目的帮扶,且完整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系统。其中:农村危房改造449户、产业带动537户、教育帮扶551人、金融扶持142户、生态扶持537户。
(二)对照贫困村退出10项指标
1、贫困发生率:2018年计划退出的9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均可控制在3%以下。
2、县城、乡到行政村通硬化道路,且危险路段有防护措施:计划退出的9个贫困村均已完成乡到村道路硬化,且危险路段均有防护措施。
3、贫困村通动力电:计划退出9个贫困村均已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
4、贫困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计划退出的9个贫困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
5、网络宽带:计划退出的9个贫困村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均已实现网络宽带全覆盖。
6、通自来水或卫生安全饮水有保障,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计划退出的9个贫困村中,除水城村外,其余8个村均已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来水未到户的,群众取水半径均不超过1公里。
7、建有标准化农村卫生室,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计划退出的9个贫困村中,户丫村、勐板村、梨树村、白岩村、怕掌村、水城村6个村已达标,忙肺村、后山村、新边田村3个村卫生建设点已启动。共配备村医27名。
8、行政村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按照党员10人以上、群众200人以上的原则,计划退出的9个贫困村均建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
9、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计划退出9个贫困村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适龄青少年324人(其中:勐板村13人、忙肺村18人、后山村21人、新边田村13人、白岩村169人、户丫村32人、梨树村8人、怕掌村140人、水城村10人),已全部入学。
10、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2018年勐板乡10个贫困村通过“参股型”“租赁型”“政策型”等增收模式,年底均能达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其中:白岩村(政策型)3.2万元,怕掌村(政策型)8.2万元,两沟水村(参股型)11.2万元,勐板村(租赁型)2.73万元,后山村(参股型)2.17万元,户丫村(参股型)2.17万元,梨树村(租赁型)2.43万元,水城村(参股型)2.17万元,忙肺村(参股型)5万元。
综合“户6项、村10项”考核指标,在户6项中有2项未完全达标,在村10项中有2项未完全达标。
三、下步工作打算
根据2018年全乡贫困退出计划和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及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思想认识高站位。乡人民政府将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保持脱贫攻坚的定力,坚定脱贫攻坚的信心,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紧紧围绕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瞄准扶贫脱贫攻坚“靶心”,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二)工作责任再压实。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持之以恒落实已经制定的《党委委员包村负责制度》《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包组联户制度》《驻村工作队员管理制度(试行)》,进一步扛实班子成员、驻村工作员的责任,打造一支敢担当、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为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
(三)对标对表再落实。围绕贫困人口退出6项指标和贫困村退出10项指标,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查准薄弱点、风险点,开出问题清单,逐一进行整改,限期销号、清零。注重举一反三,注意发现面上问题、薄弱环节,认真加以纠正,补齐日常工作和基础性工作中的短板、缺失,全面消除“三率一度”、危房改造、集体经济、人居环境等方面存在薄弱点、风险点。
(四)措施落实再用力。在现有基础上,再下功夫、再加力度,以强产业促脱贫困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统筹抓好茶叶、核桃、畜牧等传统产业,巩固甘蔗产业,发展林下生物产业,重点做好烤烟中后期管理和服务,确保完成烟叶交售8000担。抓好村组公路、卫生室建设、人饮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打好脱贫基础。加强与行业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补偿、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扶贫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五)宣传引导再加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防止政策养懒汉、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习气。要正确处理外部帮扶与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
各位代表,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决战阶段,让我们在县委、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